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比較刑法專題研究一
Seminar on Comparative Criminal Law (1) 
開課學期
108-2 
授課對象
法律學院  法律研究所  
授課教師
王皇玉 
課號
LAW7021 
課程識別碼
A21 M141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8,9(15:30~17:20) 
上課地點
霖1302 
備註
初選僅開放8人,其餘於開學後課堂上領取授權碼。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8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2LAW7021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學期之課程主題為「家庭暴力與跟蹤騷擾之刑法規範研究」,此乃一個涉及婦女與兒童保護之刑法議題。近年來,社會發生多幾起跟蹤騷擾事件,後來演變成危害生命安全的重大犯罪,例如民國103年9月間轟動一時的台大宅男殺人案,貌似一件分手男女朋友的情殺案。然而,如果將殺人時點向前回溯,會發現男方在分手後,曾經對女方進行了大約二週的騷擾、跟蹤、侵入住宅與恐嚇。此一台大宅男殺人事件,激發了立法委員迅速於民國104年2月4日修正「家庭暴力防治法」,增定了第63條之1所謂的「恐怖情人條款」,亦即將舊有的家庭暴力法上的民事保護令的聲請與核發對象,擴大及於「非家庭成員」,亦即,即使非家庭成員,也未曾有過同居關係,只要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伴侶,亦可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之規定,向法院申請民事保護令。
內政部警政署也應立委要求,草擬了「糾纏行為防制法」草案,以強化婦幼安全網之保護功能。但本草案目前尚未通過立法。
對於反跟追的法制,目前世界各國之法律規範中,有些是與家庭暴力防治法結合,但大多數會制訂「反跟追」的一般性刑法規定。本學期之課程,以此為主題。但除了家庭暴力、跟蹤騷擾之外,亦可以各種網路散布或騷擾行為作為主題,例如網路騷擾、電話簡訊騷擾、復仇性色情、網路散布猥褻物品,或是以性騷擾、性侵害為主體。除了以前開議題作為研究方向外,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選擇外國法制研究、實證研究(量化研究、質性研究)、判決評析等均可。

 

課程目標
帶領學生深入研究刑法上各種犯罪類型,以刑法解釋學為基礎,進一步地深化對刑法議題的研究能力,並瞭解相關犯罪類型的刑法理論與實務見解。 
課程要求
每一位學生修課學生無須進行口頭報告。但要出席並參與討論。
評分標準:
以學生之書面報告與上課出缺勤記錄二者綜合評分。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一、家庭暴力刑法規範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顏朝彬,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實務上運作的幾項缺失之檢討與建議,2000.11.,全國律師,第4卷第11期。
(2)高鳳仙,民事保護令制度之救濟範圍解析,臺灣國際法季刊,第5卷第1期,2008.03,頁5 – 50。
(3)高鳳仙,家庭暴力法規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11年4月。
(4)陳秀峯,台灣家庭暴力防治之現狀與未來-從被害人保護及加害人處遇角度觀察,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
刊,第6卷第1期,2010. 07.,頁187 – 210。
(5)王珮玲,親密伴侶暴力案件保護令成效與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禁制、遷出及遠離令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
作學刊,第14卷第2期,2010.12,頁1-47。
(6)李莉苓,防治家庭暴力處遇計畫之研究-以美國加州為例,法學叢刊,第 56 卷 第 3 期,2011.07,頁107-
136。
(7)韋愛梅,刑事司法系統對家庭暴力處理現況與問題探討,收錄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第16卷,
2013年,頁181-196。
(8)范馨元,家庭暴力防治法與違反保護令罪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9)王珮玲,安全網方案高危機案件的追蹤研究初探,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 23 期,2015.03,頁67-103。
(10)姜世明,民事保護令事件,軍法專刊,第 61 卷 第 5 期,2015.12.,頁12-23。
(11)陳秀峯,在CEDAW架構下人身安全保障之研究-以台日家庭暴力防治法制之比較為主,東海大學法學研
究,第48期,2016. 04.,頁53 – 115。

外文文獻
(1)Schumacher/Janzen, Gewaltschutz in der Familie (FamRZ-Buch), 2003.
(2)Tobias Dirk Barth, Gewaltschutz im sozialen Nahbereich, 2007.
(3)Dessecker/Egg (Hrsg.), Gewalt im privaten Raum, 2008.
(4)Michael Cirullies, Birgit Cirullies, Schutz bei Gewalt und Nachstellung : Familienrecht – Zivilrecht –
Strafrecht – Polizeirecht (FamRZ-Buch), Gieseking, E u. W 2013.
(5)Musielak/Borth, Familiengerichtliches Verfahren 1. und 2. Buch FamFG FamFG, 5. Auflage, 2015.
(6)Löhnig/Gietl, Zivilrechtlicher Gewaltschutz, 2016.
(7)Mayrhofer/ Schwarz-Schlöglmann (Hrsg.), Gewaltschutz: 20 Jahre Gewaltschutzgesetz und
Gewaltschutzzentren/ Interventionsstellen, 2017(Österreich ).
(8)Juliane Hilbricht, Gewaltschutz im Familienrecht, Sozialrecht und Strafrecht, 2018.
(9)Cossman/Ryder, What is Marriage-Like Like--The Irrelevance of Conjugality, Canadian Journal of Family
Law, Vol. 18, Issue 2 (2001), pp. 269-326.
(10)Easteal/Emerson-Elliott, Domestic Violence and Marriage-Like Relationships - Social Security Law at
the Crossroads, Alternative Law Journal, Vol. 34, Issue 3 (2009), pp. 173-176.
(11)Musielak/Borth, Familiengerichtliches Verfahren 1. und 2. Buch FamFG FamFG, 5. Auflage, 2015.

二、違反保護令罪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段重民,論藐視法庭罪,政大法學評論,第 38 期,1988.12。
(2)吳巡龍(2017),美國妨害司法罪相關法律介紹(一),法務通訊,第 2837 期,頁3-6。
(3)吳巡龍(2017),美國妨害司法罪相關法律介紹(二),法務通訊,第 2838 期,頁3-6。
(4)邱忠義(2017),我國妨害司法公正罪之再建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65 期,頁5-35。
(5)謝國欣(2017),初探英國法之妨礙司法公正,月旦法學雜誌,第 265 期,頁65-76。

外文文獻
(1)Thomas C. Ackerman Jr., Standards of Punishment in Contempt Cases, 39 Calif. L. Rev. 552 (1951).
(2) "Contempt of Court." Journal of Criminal Law 5.1 (1941): 91-96.
(3)JW Oliver, Contempt by Publication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27 Mo. L. Rev. 171 (1962)
(4)Fuerst, Linda. "Contempt of Court." Ottawa Law Review 16.2 (1984): 316-330.
(5)Stephen J. Krause, Punishing the Press : Using Contempt of Court to Secure the Right to A Fair Trial, 76
B.U.L. Rev. 537 (1996)
(6)C. J. Miller, Contempt of Court, 3rd Edition (2000).
(7)Eric Barendt (Ed.), Media Freedom and Contempt of Court (2009).
(8)Bray, Samuel. "The Myth of the Mild Declaratory Judgment". Duke Law Journal. 63: 1091. (2014)

三、跟蹤騷擾罪比較立法例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法思齊,美國反跟追法(Anti-Stalking Law)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之建構(A Research on the Anti-
Stalking Law),東吳法律學報,第24卷第3期,頁1-47。
(2)法思齊,反跟追法之新挑戰──美國網路跟追法(Cyberstalking Law)之初探,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
2017.06,頁39-51。
(3)林琬珊,日本纏擾行為規制法之背景及其立法,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06,頁52-88。
(4)黃士軒,概觀日本糾纏騷擾行為罪的處罰現況,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06,頁39-51。
(5)林美薰、林嘉萍(2016),反制跟蹤騷擾,臺灣大步走,婦研縱橫,第105期,2016年6月,頁6─15。
(6)王皇玉(2019),跟蹤糾纏行為之處罰: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47卷第4期,頁2347-
2392。

外文文獻
(1)Cirullies/Cirullies, Schutz bei Gewalt und Nachstellung, 2013
(2)Eiden, §238 StGB Vier neue Absätze gegen den Stalker, ZIS 3/2008, S. 123-128.
(3)Hoffmann, Küken-Beckmann, Voß, Stalking und häusliche Gewalt aus pschologischer Sicht, FPR 2011, S.
211-213.
(4)Kinzig, Stalking - ein Fall für das Strafrecht? ZRP 2006, S. 255-258
(5)Köhne, „Unerwünchte Nähe“- Mehr Opferschutz bei der Nachstellung? ZRP 2014, S.141-143.
(6)Krüger, Stalking in allen Instanzen-Kritische Bestandsaufnahme erster Entscheidungen zu § 238 StGB,
NStZ 2010, S. 546-553.
(7)Krüger, Stalking als familien- und strafrechtliches Problem, FPR 2011, S. 219-224.
(8)Kühl, Stalking als Eigenungsdelikt, ZIS 2016/7, S.450-451.
(9)Mitsch, Der neue Stalking – Tatbestand im Strafgesetzbuch, NJW 2007,S.1327-1242.
(10)Mosbacher, Neuregelung der Stalking-Strafbarkeit, NJW 14/2017, S. 983-986.
(11)Neubacher, An den Grenzen des Strafrechts-Stalking, Graffiti, Weisungsverstöße, ZStW 118(2006), S.
855-877.
(12)Schöch, Zielkonflikte beim Stalking-Tatbestand, NStZ 2013, S.221-224.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3/02  課程介紹 
第2週
3/09  第一週上課影片 
第3週
3/16  報告準備週 
第4週
3/23  老師授課 
第5週
3/30  「未經同意散布性隱私內容」之入罪化
報告人:洪銘彥、陳薈伊
評論人:許欣如、呂子平、曹宜琳 
第6週
4/06  論跟蹤騷擾行為直接入罪化之正當性:兼評與德國法與西班牙法之比較
報告人:常子薇、韓昌軒
評論人:陳莉蓁、林宛潼、王盛輝  
第7週
4/13  人口販運被迫為娼或是家暴受虐婦女的正當防衛
報告人:張庭瑋、戴靖芸、許祐瑋
評論人:陳孟謙、蔡倩柔  
第8週
4/20  我國跟蹤騷擾草案之反思-以日本法為借鏡
報告人:楊曜宇、鄭富佑、凃冠宇
評論人:洪銘彥、陳薈伊 
第9週
4/27  兒童色情之可罰性檢討
報告人:唐瑄、王律筑
評論人:常子薇、韓昌軒 
第10週
5/04  跟蹤騷擾行為定義:比較日本法及美國法
報告人:賴俊穎、謝大維、余悅
評論人:張庭瑋、戴靖芸、許祐瑋 
第11週
5/11  持續性利用科技跟蹤騷擾(Cyberstalking)的刑事責任
報告人:張家維、楊智翔
評論人:楊曜宇、鄭富佑、凃冠宇  
第12週
5/18  從我國家庭暴力防治法談跟蹤騷擾行為之管制
報告人:蔡涵茵、劉祐君、陳嘉樂
評論人:唐瑄、王律筑 
第13週
5/25  觀看非法色情影片之可罰性(自N號房出發)
報告人:黃競文、陳建廷、楊雨璇
評論人:賴俊穎、謝大維、余悅  
第14週
6/01  留下來,或著發你裸照——復仇式色情之法律責任探討
報告人:許欣如、呂子平、曹宜琳
評論人:張家維、楊智翔  
第15週
6/08  從家暴法實務困境論制定跟蹤騷擾防治法之必要性——以曾有或現有親密關係之伴侶之跟蹤騷擾為對象
報告人:陳莉蓁、林宛潼、王盛輝
評論人:蔡涵茵、劉祐君、陳嘉樂 
第16週
6/15  跟蹤騷擾行為罪之保護法益與構成要件探討
報告人:陳孟謙、蔡倩柔
評論人:黃競文、陳建廷、楊雨璇